职业规划

更多>>
  • 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三个关键点 2020-05-23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一方面来自于扩招带来的大学生毕业数量的绝对增长,一方面来自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指导滞后,停留在只为毕业生提供单一的就业指导,缺乏全面的系统指导三是大学生对个人和职业了解不够, 就业和择业,是每个进入社会的求职者考虑的问题。那么根据个人的情况,又有怎样的想法呢?现提供大学生职业规划的三个关键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何能在强手之中脱颖而出,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样选择职业?怎样规划职业生涯?怎样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只有做到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并拥有高度战略眼光和较强学习能力的大学生,才能在就业道路上走出一片天。

    一、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辅相成

    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很多人才,社会需要决定着求职的环境。社会需要、市场需要,就是就业选择的方向。首先,一个职业的前途是与社会需要息息相关的,只有准确把握社会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选择的职业才有发展潜力,个人在职业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才会增值,个人才能获得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自我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障。其次,职业选择本身还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个人选择单位,单位选择个人。一个人在做职业选择时,还要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这样才能跟单位配对成功。 再次,职业选择还要符合自己的实际。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选择职业。所以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完全凭主观意志和愿望行事。如果个人的择业脱离了社会和市场需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只有把社会需要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和志趣结合起来,才有成功的希望!

    二 、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

    调查显示,当代青年择业时更加重视自我发展机会和职业的前途。在调查中,许多大学生都认识到,“到一个前景不妙的企业工作,意味着今天就业明天便失业”。他们认为,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能给人信任感和拼搏的动力。如果一个企业前景不佳、缺乏后劲,即使工资收入暂时丰厚,也不能让员工有稳定感。而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 大学专业不一定成为你职业选择的方向。

    三 、实力与努力并重

    要在事业的领域里遨游,我以为,需要有一对翅膀——哲学和文学艺术。为什么呢?哲学给我们睿智,文艺给我们灵感。这是两种不同的聪明,哲学聪明是一种理性的聪明,文艺聪明是一种直接的聪明。有这两种聪明,我们就不怕不成功。 人文教育是人格塑造的工程,哲学和文艺是人生腾飞的两个翅膀。,我以为,个人的发展是可以选择的,知识的贮备决定了以后的发展道路。

    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经历史性地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的教育阶段,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能在就业这条窄道上越走越宽?毫无疑问,实力与努力是你成功之路的领头兵。一个人只有实力而不努力,这个人太懒;一个人只会努力而没有实力,这个人太蠢。当一个人实力与努力并重时,成功之路也就离你不远了。

    转自:辽宁省就业网

  • 三大策略帮你突破职业发展瓶颈 2020-04-22

    文章来源:时代光华

    身处一个竞争激烈的职场,职场“闲人”有着相似的通病:工作没有价值感,前途迷茫看不到出路;职业管理规划发展危机深重,被边缘化,成为了最易被踢出局的“隐形人”。

    造成“闲”的原因可能来自主、客观多方面,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当事者缺乏对自我职业管理规划发展的掌控和规划。这类职场“闲职”往往可替代性强,缺乏目标和价值感,常此以往,不仅影响个人的职业管理规划发展职业心态,对长远职业管理规划发展生涯发展也极为不利。

    职业管理规划发展规划师提醒职场“闲人”们,要寻找走出当前职业管理规划发展困境的突破口,有三大策略可行:

    策略一:“混沌”之时找方向

    这些觉得苦闷的“职场闲人”们,大多是空耗大把时间的迷茫者。之所以会困惑的根本原因是,懵懵懂懂撞上了一条自己不适合也不了解的职业管理规划发展道路,始终无法正确判断适合自己的职业管理规划发展方向。不喜欢、没激情,不适合、不顺利,造成了工作混沌和游离的状态。

    不仅如此,长期处于“混沌”状态下的人,终日浑浑噩噩,工作能力差强人意,都使得“混沌”群体在寻求新工作的过程中无所适从,举步维艰。更多人苦于不知道今后的职业管理规划发展生涯该如何起步,深陷于职业管理规划发展的泥沼中无法自拔。

    欲摆脱目前的“混沌”状态,首先要“找方向”,即积极行动,做好准确的职业管理规划发展定位:

    1、理性分析,调整心态

    首先要理智客观地审视自己目前的工作和心理状态,把自己的性格与职业管理规划发展的匹配和不匹配之处都如实地摆出来,理性分析目前工作不如意的深层原因。

    2、分析利弊,扬长避短

    找出自己的职业管理规划发展兴趣所在,同时把自己过往的知识和经验重新梳理,激活潜在的价值。

    3、找准定位,远离混沌

    通过职业管理规划发展取向、商业价值以及职业管理规划发展机会三大系统找出的最佳职业管理规划发展定位及职业管理规划发展。澄清自己内心的想法,学会调整和沟通,在新的阶段抓住最重要最想要的,牢牢锁定职业管理规划发展目标。

    策略二:“悠闲”之际找事忙

    假如暂时没有很好跳槽机会,或者认为转型的时机还未到,那么当前要做的就是充实那些空闲的时间,找事干,让自己忙起来。

    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管理规划发展定位,有计划地参加一些有助于职业管理规划发展生涯发展的培训,可以是提升个人专业职业技能的培训,也可以是提高自己表达、演讲、销售技巧等综合能力的培训,还可以加强自己的职业管理规划发展规划意识,参加求职及职业管理规划发展规划技术方面的特训等,以保持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另外,可以主动扩大自己的工作范围,主动担当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看似是替他人分担工作,实则为自己赢得宝贵的工作经历,也向老板展现了个人的能力,为将来争取更大的工作平台。

    策略三:“边缘”之上找机会

    “闲”处待久了,压力也小了,不受人重视,处在公司的边缘地位,他们往往会觉得自己做的工作没有什么价值,得不到同事和上级的承认,产生职业管理规划发展疲惫感。职业管理规划发展规划师认为,要积极摆脱这种状态,“闲”人应该找机会来表达自己不希望被忽视的愿望,发出自己的声音。

    比如,可以与上司充分沟通,让他知道你的职业管理规划发展抱负和职业管理规划发展发展规划。抓住一些好的工作机会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包括多与同事交流,打开人脉等。

    不过,面对形同“鸡肋”甚至没有希望改变的闲职,且真的干得不开心,发挥不了自己的特长,建议还是要果断弃之,结合个人职业管理规划发展定位和规划,找一份更能展示和锻炼个人能力的新平台。

    一项调查显示,有七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理想工作的首要标准是“做自己喜欢并且有成就感的事,付出越多,得到越多”。可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充实地工作,为更好的“收成”付出更多的努力,才是大多数人想要的。

    尽管累到极点时,很多人会做一些希望能够“钱多活少”的白日梦,可事实上,一旦真的“闲”下来,马上又会陷入恐慌的危机。职场“闲人”想要尽快让自己忙碌起来,认清自己,准确定位,盘活个人所具备的潜力和资源,规划长远才是关键。

     

  •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将面临哪些主要任务?我国将在哪些方面找到突破口? 2019-05-03

    解读《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将面临哪些主要任务?我国将在哪些方面找到突破口?

    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高技能人才队伍发展规划,这一规划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是国家人才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技能人才发展现状如何?如何打造一支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同时又具备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日前,人社部有关负责同志就这些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据统计,到2009年底,我国高技能人才达到2631万人,比2004年底增加771万人,增长约40%,高技?苋瞬耪技寄芾投咦芰康谋壤?4.7%。据预测,2015年和2020年,技能劳动者需求将分别比2009年增加近1900万人和329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需求将分别增加约540万人和990万人。

    培养好技能人才使用好技能人才

    我国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的主要任务是:一是健全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二是完善公平公正、运行规范、管理科学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三是构建有效激励、切实保障、合理流动的高技能人才使用机制。四是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新的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五是形成多方参与、密切配合、共同推动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新格局。

    记者: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将面临哪些主要任务?我国将在哪些方面找到突破口?

    负责人:到2020年,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一是健全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组织、引导各类行业和企业,结合生产和技术发展需求,大力开展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新知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培训,积极探索引导职工在实践中学习和成才的有效途径。推动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同时,建设一批城市公共职业技能实训基地。

    二是完善公平公正、运行规范、管理科学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符合技能人才特点的多元评价机制,进一步健全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和质量监督制度,规范鉴定程序,构建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评价体系。

    三是构建有效激励、切实保障、合理流动的高技能人才使用机制。以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为目标,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完善高技能人才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完善高技能人才合理流动和社会保障的各项政策,建立有利于激发高技能人才岗位责任感和创新创造活力,实现高技能人才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可持续发展的高技能人才使用机制。

    四是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新的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和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活动,选拔和树立一批优秀高技能人才典型,使劳动光荣、技能成才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是形成多方参与、密切配合、共同推动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新格局。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和行业组织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新格局,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高技能人才工作。

    以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为龙头,以加强技师、高级技师培训为重点,我国将通过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重大政策,创新体制机制,推动高技能人才总量稳步增长,素质大幅度提高,使用效能明显增强。重点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一是以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为龙头,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训力度。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为重点,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到2020年底,全国新增350万名技师、100万名高级技师,使技师和高级技师总量达到1000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900万人。围绕十大振兴产业、新兴战略性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行业(领域),依托具备高技能人才培训能力的职业培训机构和城市公共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到2020年底,全国建设12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基本形成覆盖重点产业和中心城市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网络。同时,制定完善支持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制定贯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的办法,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毕业生协商确定初次就业工资水平,对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参照大专毕业生待遇确定。

    二是以实施青年技能就业培训工程和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工程为重点,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进一步加强各类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并能适应其职业生涯不同阶段需要的职业培训制度,力争使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相应的职业培训,使企业技能岗位的职工得到至少一次技能提升培训,使每个有培训愿望的创业者参加一次创业培训。

    三是以制度创新为重点,健全高技能人才评价选拔制度。进一步突破年龄、资历、身份和比例限制,积极探索和完善符合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多元评价机制,逐步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院校职业资格认证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办法。

    进一步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发现和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中的作用,引导和带动广大企业职工和院校学生积极参加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为更多优秀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同时,按照世界技能组织的要求,积极组织我国优秀选手参加国际技能大赛,推动我国优秀技能人才走向世界。

    四是以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为重点,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作用。鼓励企业以岗位为基础,建立高技能人才多层次发展通道并给予相应待遇,实现职业发展。鼓励各级政府、行业、企业选拔生产、服务一线的优秀高技能人才,依托其所在单位建设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到2020年底,国家重点支持1000个左右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基本形成覆盖重点行业、特色行业的技能传承与推广网络。

    五是以完善流动配置机制为重点,促进高技能人才合理流动。畅通高技能人才流动渠道,完善政府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的人事代理、社会保险代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人事档案管理、就业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

    六是以完善制度和落实政策为重点,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表彰机制。进一步完善以政府奖励为导向,企业奖励为主体,辅以必要的社会奖励的高技能人才奖励体系,不断提升高技能人才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对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予崇高荣誉并实行重奖。同时,重视提高高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

    七是以强化技术支持为重点,夯实高技能人才工作基础。加快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有关立法,完善培训鉴定配套规章制度,将高技能人才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制定出台《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条例》、《职业资格设置管理条例》等法规,修订《职业技能鉴定规定》,制定出台《技工院校管理办法》等规章。

    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健全科学的职业分类体系,建立各类人才能力素质标准。同时,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人员、考评人员、质量督导人员和专家队伍建设和管理。

    八是切实加大投入,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经费保障。健全政府、用人单位、社会和个人多渠道的高技能人才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高技能人才工作经费投入,确保高技能人才发展重大项目实施,并对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评选、表彰和教材开发等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文章转载于:中国就业网

     

  • 我国为什么要制定一部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这一规划的现实背景是怎样的? 2019-04-03

    解读《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我国为什么要制定一部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这一规划的现实背景是怎样的?

             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高技能人才队伍发展规划,这一规划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是国家人才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技能人才发展现状如何?如何打造一支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同时又具备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日前,人社部有关负责同志就这些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据统计,到2009年底,我国高技能人才达到2631万人,比2004年底增加771万人,增长约4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比例达24.7%。据预测,2015年和2020年,技能劳动者需求将分别比2009年增加近1900万人和329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需求将分别增加约540万人和990万人。

    高端带动整体推进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将达到1.4亿人,其中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达到3900万人。同时,全国将建成12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000个左右技能大师工作室。

    记者:我国为什么要制定一部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这一规划的现实背景是怎样的?

    负责人:发布《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政府指导调控作用和市场在高技能人才资源开发和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为基础,以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为龙头,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用好用活高技能人才为根本,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重点的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推动技能劳动者队伍的发展壮大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贯彻实施这一规划,我们将坚持以下四个原则:一是市场调节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原则,二是产业政策与高技能人才开发政策相互协调的原则,三是高端带动与整体推动有机结合的原则,四是机制建设与能力建设并重的原则。

    文章转载于:中国就业网